当前位置:首页诗人清代陈鼎
陈鼎

陈鼎

[ 清代 ]

陈鼎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著名历史学家、旅游文学家。原名太夏,字定九,又字九符、子重,号鹤沙,晚号铁肩道人。江阴周庄镇陈家仓人(现周西村人)。少年随叔父远至云南,长期生活在云贵高原,考察西南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,对云南、贵州一带的地理、历史情况很有研究,后返归周庄故里定居,死后葬于砂山五峰顶北麓。 ► 陈鼎的诗词

人物生平

陈鼎(1650年——?)清学者。江阴周庄镇陈家仓人(现周西村人)。少年随叔父远至云南,长期生活在云贵高原,考察西南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,对云南、贵州一带的地理、历史情况很有研究,后返归周庄故里定居,死后葬于砂山五峰顶北麓。

陈鼎生于顺治七年(1650),10岁时,跟随叔父宦居云南。一年后,叔父病故,随叔父至云南的亲友和童仆老幼40多人相继病亡,只存下婶母钱氏、钱氏之兄钱伯可夫妇等8人。陈鼎去家万里,举目无亲,寄居在滇东曲靖,寄宿城关帝庙内,与婶母等相依为命。

为了维持生计,陈鼎的婶母典卖金银首饰,所得资费交伯可往返福建、广西贩烟。钱伯可在一次售烟的过程中,结识了土司龙宣慰长官。龙宣慰赏识钱伯可先生的书法,便聘钱可为西席,课教土司儿子们的书法。没过多久,钱伯可的夫人严氏也去世了,女儿才9岁,祖母教之读书写字,教她读了《烈女传》,并了解了大意。

陈鼎开始跟来自无锡的华龙友先生读书,华龙友去世后,便由婶母带教。到14岁那年,便通晓了“制艺”。当时,科举考试有了变革,将原来考八股文改为策论,云南靖川当地许多读书的人感到无所适从。他们听说年幼的陈鼎策论写得好,纷纷赶前拜陈鼎为师,一年的束修有粮近二百石,家庭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。

钱伯可在土司府教书,同情陈鼎母子,征得龙土司同意,陈鼎母子住进了土司府。陈鼎16岁时在云南应乡试,七艺皆出色,中举。然后入京师参加会试,未中。龙土司看陈鼎年纪轻轻有才华,便以自己的长女龙继桓许配给陈鼎,陈鼎17岁便与龙继桓成婚。当时,龙继桓仅14岁。龙氏先祖是汉人,其族大多数人通汉书、懂汉语。龙继桓幼年通僰文,善僰书,会画翎毛山水,熟悉汉语。结婚后,跟从小姑学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孝经》诸书,学习卫夫人及二王书法。陈鼎与龙继恒结婚后,生下长子嘉谟。妾兰仿生次子嘉诰。次年又生三子嘉谋。到第3年,17岁的龙继恒因生子得产疾,不治而亡。

陈鼎21岁那年,奉婶母之命,续娶钱伯可长女钱洁。钱洁当时17岁,性格温淑,知书能诗,尤善长短句。

陈鼎在与钱氏结婚的第二年冬天,赶往京师。次年,又游历陕西。陈鼎或游览观光,或从事幕僚,结交文友。一段时间由于战乱,不能回家。等到时局安定,陈鼎回到云南,夫人钱洁早已离开了人间。钱洁是一位才女,写了不少诗词,她所著《青螺稿》、《蓉亭词》已经散佚,少量诗词被收入《国朝闺秀正始集》、《江苏诗征》、《全清词钞》、《江上诗钞》。

36岁以后,陈鼎又继续踏上了征程,在外漂流数十年,走过了很多地方,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著作。

陈鼎到了晚年,倦游归隐,回到故乡周庄陈家仓,整理自己的著作,将之刊刻付梓。陈鼎活到60多岁。他的著述颇丰,可称著作等身。

猜你喜欢
浣溪沙·酒醒香销愁不胜

酒醒香销愁不胜,如何更向落花行。去年高摘斗轻盈。

夜雨几番销瘦了,繁华如梦总无凭。人间何处问多情。

透碧霄·舣兰舟
宋代查荎

舣兰舟。十分端是载离愁。练波送远,屏山遮断,此去难留。相从争奈,心期久要,屡更霜秋。叹人生、杳似萍浮。又翻成轻别,都将深恨,付与东流。

想斜阳影里,寒烟明处,双桨去悠悠。爱渚梅、幽香动,须采掇、倩纤柔。艳歌粲发,谁传馀韵,来说仙游。念故人、留此遐洲。但春风老后,秋月圆时,独倚西楼。

水仙子·次韵

蝇头老子五千言,鹤背扬州十万钱。白云两袖吟魂健,赋庄生《秋水》篇,布袍宽风月无边。名不上琼林殿,梦不到金谷园,海上神仙。

少年游·参差烟树灞陵桥
宋代柳永

参差烟树灞陵桥,风物尽前朝。衰杨古柳,几经攀折,憔悴楚宫腰。

夕阳闲淡秋光老,离思满蘅皋。一曲阳关,断肠声尽,独自凭兰桡。

青玉案·征鸿过尽秋容谢

征鸿过尽秋容谢。卷离恨、还东下。剪剪霜风落平野。溪山掩映,水烟摇曳,几簇渔樵舍。

芙蓉城里人如画。春伴春游夜转夜。别后知他如何也。心随云乱,眼随天断,泪逐长江泻。

两汉李陵

径万里兮度沙漠,为君将兮奋匈奴。

路穷绝兮矢刃摧,士众灭兮名已隤。

老母已死,虽欲报恩将安归?

咏莲
宋代杜衍

凿破苍苔涨作池,芰荷分得绿参差。

晓开一朵烟波上,似画真妃出浴时。

谢新恩·樱花落尽阶前月
五代李煜

樱花落尽阶前月,象床愁倚薰笼。远似去年今日,恨还同。

双鬟不整云憔悴,泪沾红抹胸。何处相思苦?纱窗醉梦中。

夜坐
宋代张耒

庭户无人秋月明,夜霜欲落气先清。

梧桐真不甘衰谢,数叶迎风尚有声。

闽中秋思

雨匀紫菊丛丛色,风弄红蕉叶叶声。

北畔是山南畔海,只堪图画不堪行。